潮新闻客户端 符祖祥

自从母亲生病卧床,总有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乡亲来看她。他们都说:“你母亲啊,是个大好人。”
母亲确实心善。别人有困难,只要她能帮上忙,从不推脱。不管是谁,也不管活多脏多累,她能做的就一定会伸手帮忙。她的勤劳和热心,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我小时候,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邻村一个疯婆子不知怎么掉进了水沟,全身湿透,冻得直哆嗦。母亲赶过去,二话不说就把她领回家。帮她擦洗干净,拿出自己的干净衣服给她换上,又拿出棉被,把她紧紧裹住。还在灶里添了柴火,熬了姜汤给她喝下暖身子。我们几个孩子嫌脏,心疼自家的被子被弄脏了,在旁边嘟囔。母亲就像没听见一样。
还有一个走村串乡给人算命的瞎眼盲人,经常在我家吃饭。母亲信这些,偶尔算算命也正常,可为啥这算命先生老来我家吃饭?我一直想不明白。那时我已经长大了,很嫌弃这个又脏又邋遢的人,不愿意和他同桌吃饭,也嫌他唠叨,对他态度很不好。母亲在旁边看到了,就用眼神和手势提醒我别那样。事后母亲对我说:“你不让他说几句算命的话,他怎么好意思坐下吃饭?他要是有别的地方可谋到吃,又怎么会总来咱家?他不过是想体面地讨口饭吃。”
我家住在浙中的大山里,门前有一条互通乡村的大路。常有走路累了或者躲雨的人来家里歇脚,讨碗茶水喝。
母亲心善,每次看见,都会放下手里的针线活或农活,给人家搬凳子坐,端水喝。
有一天,一个要饭的,衣服破破烂烂,怯生生地站在我家门口。他望着院子里,眼神呆滞,像是饿坏了。母亲看见了,没说话,转身进了厨房。盛了满满一大碗热粥(那时候农村米少,很多人家一天也就吃一顿干饭,两顿稀的),端出来。父亲当时正坐在饭桌旁吃饭,抬眼看了看,用筷子轻轻点了点桌子:“进来吧,坐这儿吃。”那要饭的犹豫了一下,缩着身子进来,挨着桌子角坐下,双手捧着碗。母亲默默地站着,又给他添了两次。他低着头,只顾着大口吃。吃着吃着,肩膀微微发抖,眼泪就掉进了碗里。原来他是因家乡水灾出来逃荒的外省人。
几十年过去了,父母如今都已经去了去世(我的母亲在2023年2月7日下午四点一刻,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9岁。她中风瘫痪在床整整29年,如今终于解脱了病痛的折磨。父早母两年去世,也享年89岁)。
现在回想起来,父亲那轻轻一点头说“坐这儿吃”,母亲那碗热腾腾的粥,那床裹住疯婆子的厚棉被,比什么漂亮话都实在。父母那点朴实的好心肠,就像家门口那条普通的沙石路一样平常,却让缩在桌角的乞丐,在粥的热气里,重新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让湿透的疯婆子,在棉被的包裹下,止住了发抖。
给有权有势的人面子,可能是没办法;但能给穷苦弱小的人尊严,那才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原来最深的善良,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它就藏在母亲默默添粥的举动里,在父亲点头让座、平等视人的一瞬间,在那床粗布棉被的暖意中。它让人在最困难最落魄的时候,还能尝到一点做人的滋味。
在母亲生病的这29年里,多亏了亲戚朋友们的细心照顾和关心。街坊四邻的亲友们也常常到床前看望,问寒问暖,送东西送钱,给了母亲很大的精神安慰和坚持下去的力量。在这里,我们全家给大家鞠躬,谢谢你们!这份恩情,我们永远记在心里!

父母都是农民,都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文盲。飞机,他们一生也只见过天上飞的。
但在那个连吃粮食都特别紧缺的年代,拉扯大我们四个兄弟姐妹。为了让我们吃饱穿暖,活得有点体面,真不知道他们吃了多少苦。家里那么穷,他们还是省吃俭用供我们读书。他们不指望我们出人头地,只希望我们懂道理,做个明白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他们把正直、善良、诚实、节俭的家风传给了我们。父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让,要孝敬老人,要知道感恩。他们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感恩、勤俭、坚强、自立!这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我们永远感恩父母!
母亲的一生勤劳、待人好、乐于助人。虽然病痛让她受了很多苦,但她一直很乐观。她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父母亲的善行,给了我一颗同情的心,让我面相不凶,能交到天下无论穷富的朋友。父母双亲啊,你们留下的温暖,会一直在这人间传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