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河南将这件事儿悄悄干到全国前三

时间:2025-07-08 11:44:00

亲,你看短剧吗?

你知道咱老家郑州已经跃升为

全国微短剧拍摄重镇了吗?

先来看组权威数据

我省微短剧制播量

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

占全国约四成的产能

2024年,全省备案微短剧超5000部

其中557部作品共1465次

跻身全国短剧热力榜

再来看组亮眼画面

7月5日

郑州航空港区的

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

导演的指令声此起彼伏:

“切镜,换女主特写”

“好,下一个场景”……

一部短剧从开机到杀青

短的2至3天,长则5至7天

这里的工作节奏

快得令人眼花缭乱

“场地还有档期吗?

能不能协调一下

我们就拍4个小时!”

一大早

郑州制片人周春序的电话就响个不停

她正为两部新剧找场地焦头烂额

“今年郑州场地面积、演员数量翻倍增长

可还是跟不上剧组的井喷需求。”

周春序坦言

每部短剧筹备期

各个剧组“抢场地、抢人手”已成常态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预约已排到十天后

每天接待8—9个剧组。”

这座由闲置产业园区

改造的基地建成近一年来

已产出近500部微短剧

成为河南产量最大

置景最优的拍摄枢纽之一

凭啥是郑州?何以是河南?

作为微短剧界的“新晋顶流”

郑州已悄然崛起为中国的“竖屏之城”

“在别个地方拍豪门戏,

不少场景得跨区域租,

转场就是高预算。

在这儿?”

重庆籍导演天浩

想起不久前在郑州勘景

“遍地是剧组”

“天天出作品”的场面

让他震撼

“楼下是‘庄园宴会厅’,

隔壁棚是‘ICU病房’,

电梯直达‘总裁办公室’,

还提供设备器材租赁,

配套盒饭、群演和住宿——

全产业链都塞进一个园区了。”

天浩到郑拍摄的首部短剧

比原计划提前两天杀青

省下的钱全砸在了后期特效上

“俊男靓女”也纷纷奔赴中原

比如“95后”演员陈金溪——

“在郑州,主角的日薪

能从2000元到1万元不等

有一定表演基础的配角

也能拿到800元到1500元

这里拍摄机会更多、离家又近

这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这位“北漂”回来的洛阳姑娘

在郑州拍了几部戏以后

就准备签约一家演艺公司

长期扎根河南

河南何以成为这场影视人

“大迁徙”的目的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

这背后是产业逻辑的深刻变迁——

轻量化生产、短周期迭代

强流量变现的微短剧特性

与郑州突出的区位枢纽

显著的成本洼地

丰厚的人力储备

多元的场景资源等精准契合

本土团队加速成长

外来力量加码布局

共同在这片热土上

激荡起前所未有的产业动能

河南微短剧“产业重生”绝非偶然

始于性价比

我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场地租赁、人力成本较低

郑州及周边都市题材

拍摄场景集中完备

同时人才储备充足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网络文学资源丰富

成于规模化

全省超千家微短剧企业

14家规模化拍摄基地

日均近百个剧组运转

吸纳固定从业人员超5万人

形成“十分钟找齐灯光组

一小时调拨百套戏服”的集群效应

更引人注目的是产业喷薄的“青春势能”:

超70%从业者为30岁以下青年

核心工种月薪轻松破万元

盛于产业链

目前

河南微短剧已构建从剧本创作

现场拍摄

到后期剪辑制作、上线宣发

海外发行的完整产业链

闭环生态让“单打独斗”

升级为“军团作战”

这不仅提升了制作效率

也推动内容质量的飞跃

当“人人皆演员

处处是场景”的活力

与对品质的坚守

对规则的敬畏相结合

郑州这座“竖屏之都”方能真正

从“跑得快”走向“走得远”

让“河南故事”不仅刷屏

更能深入人心

赢得口碑、创造长久价值

来源:河南日报